又找到一篇,就当书评吧……嘿嘿~~~
读《李白诗选》,浅论李白绝句的艺术手法
李白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天才人物,其狂放洒脱的性格、非凡傲物的自信和自由浪漫的情怀,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。他的诗歌充满了无端崖的澎湃激情,气势浩瀚、变幻莫测而又有标举风神情韵的名利意境,美不胜收。李白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,尤其产生在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中。他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的非凡自信,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”的独立人格,“戏万乘若僚友,视同列如草芥”的凛然风骨,与自然冥一的潇洒风神,吸引着无数士人。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压抑的气氛中,他豪放飘逸的诗歌,狂放纯真的个性风采,对后来士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和人格上的影响。
李白的创作以乐府歌行和绝句最为出彩,其歌行行云流水、摇曳多姿,而他的绝句更是以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、自然明快的优美情致成为众人争相传诵的名作。明人胡应麟说:“太白五七言绝,字字神境,篇篇神物。”绝句本身体制短小,离首即尾,所以贵在含蓄;而若刻意锤炼,又易流于斧凿,故又贵在自然天成。而李白的绝句,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表达无穷的情思,真实简练又藉蕴丰富,堪称绝句的最高境界。他的绝句能成为经典,除却本身豪放的个性风采和天生的俊逸才华之外,与其独特的创作手法的分不开的。
在太白绝句中,夸张手法的运用是一大特点。如《望庐山瀑布》中写道: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”写庐山瀑布竟有三千尺之长,自视线所不能及处奔雷直下,有如银河垂落,给人以磅礴震撼之感。而观其句中“三千”“九天”之辞,又会发现李白诗歌的丰富意蕴、气势迫人的特点有很大部分出自他对数字大量运用的影响。如《早发白帝城》: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七言四句二十八字,用到的数字即有四处,平均每句一数。“千里江陵一日还”中,以“千里”之数言路程极远,而“一日”可到,可见速度之快;“两岸”猿声啼不住,则生夹岸险峻之感,又有声不及速的空间移动感;“万重山”亦只在倏忽之间闪过,打破时空限制,由此使人产生激荡不止的情思。再看《宣城见杜鹃花》:“蜀国曾闻子规鸟,宣城还见杜鹃花。一叫一回肠一断,三春三月忆三巴。”末尾两句三个“一”字的运用,字形枯瘦,更觉孤苦无依;“三”的重复,又只觉时间之长久难耐,天高地远遥不可触。这样的数字在太白诗中常有运用,能扩大诗歌的内在情感张力,多处叠加的效果更使李白绝句显得明丽简洁而又蕴藉深远。
对“下”字的运用也是李白绝句的一大特色。李白对下字青眼有加,多次使用,表情达意。如《峨眉山月歌》:“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”如《夜下征虏亭》:“船下广陵去,月明征虏亭。”再如《望庐山瀑布》中的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等诗句中,下字的运用显出尖锐,有力的气势。在写山水诗时,下字一出,水之垂顺貌、轰隆声、磅礴势境界全出;在写出游诗时,下字又准确指出将去方向、船行速度、轻快心境,可谓着一字而意全出、言约而意丰。
李白还善于从时空上来营造整首诗的氛围。在时间与空间上用诗的语言排列组合,从而突破现实历史中的真实时空,使得诗歌的意境扩大,并且在心理层面上进行非逻辑的跳跃,使得虚拟时空意象所包含的意蕴更深、更广,在有限的事物形象之中展示出无限意味深厚的景外之意,味外之致,达到景与情、外在现实与心灵世界的融合统一。如《巴陵赠贾舍人》一诗中写道:“贾生西望忆京华,湘浦南迁莫怨嗟。圣主恩深汉文帝,怜君不遣到长沙。”诗中横向空间数次跳跃南北,纵向上历数汉朝至今,与500多年前的事件重合,营造了整体空阔寂寥的伤感气氛。
李白天性开朗,喜欢明丽的色调,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语言的特色。他的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,呈现出纯净而夺目的光彩。
参考文献:汪惠 杨文《字字神境,篇篇神物》 谢海林《浅论李白绝句的时空错综手法》
08级中文二班 邓志英20084022036
|